文章目录:

1、豫剧红脸王洪先礼,红脸代表什么
2、河南豫剧名段有哪些,豫剧代表作品有哪些
3、豫剧贾廷聚代表作有什么,贾廷聚简介
4、豫剧八大红脸王是谁,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5、猜你喜欢:

1、豫剧红脸王洪先礼,红脸代表什么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豫剧是一门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在豫剧中的红脸代表着什么?本期豫剧文化为你解析。

与黑脸对应,指一些身强体健又见多识广,做事情恪尽职守的人;生活中人们就用红脸代表好人,用白脸代表坏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来表现软硬兼施,或以双簧的形式来达到说话人的目的。

也有的时候,是表示再做一件事情是,有的说好话、有的说坏话,“红脸”、“白脸”一起戏弄或欺骗当事人,这种情况被说成:“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

洪先礼,1966年出生,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桑堌乡郭各村人,着名豫剧演员,豫东调八大红脸王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有:《诸葛亮算卦》、《诸葛亮祭灯》、《阴阳恨》、《刘墉下山东》、《刘庸审鬼》、《秦桧杀宫》、《八贤王说媒》、《关公赴宴》、《关羽过江》、《大登殿》、《司马懿扒墓》、《大保国》、《薛平贵登基》、《孙膑下山》、《收陈鹏》等。

他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但他的唱功却轰动苏鲁豫皖。他没有国家级、省级演员的名号,但他却创造了许多国家级、省级演员所不能企及的演出成就,至今已出版发行由他主演的音像作品十余部。

他在艺业上没有师承,但他却以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继承发扬了豫东调的优良传统,使“红脸”唱腔这枝艺术上的奇葩更具迷人的魅力。尽管一些所谓正宗流派人士对此不屑一顾,但在基层,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豫剧须生大家。

有时,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借助于某种偶然因素。一个磁带经销商听了洪先礼的演唱后,极力向出版社推荐洪先礼。出版社试录了两出戏《下南京》、《辕门斩子》,经过专家审听后,出版社决定要为洪先礼这位没有“名气”的演员灌录盒带。

《司马懿扒墓》、《赵匡胤哭头》、《薛平贵登基》等一出出戏就这样被推了出来,洪先礼的名气也从夏邑、商丘扩大到苏鲁豫皖。一时间,红脸王的美誉也被冠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洪先礼也就这样得到了广大戏迷的认可。

如今的洪先礼,正值年富力强,他除了活跃于徐州、阜阳、淮北、商丘一带演出外,每年都应出版社的邀请,推出一部部力作,他正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弘扬着豫东调红脸王唱腔艺术。

【结束语】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坚持不一样能成功,但是不坚持却永远不会成功。

2、河南豫剧名段有哪些,豫剧代表作品有哪些

落后的文化阻碍生存与发展,先进的文化一定是促进生存与发展的,弱势文化只能造就弱者,强势文化必然造就强者。我国的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的,你知道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豫剧有哪些名段?本期豫剧文化为你盘点。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以宋朝为背景的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

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配》、《梵王宫》、《三上轿》、《三拂袖》、《涤耻血》、《桃花庵》、《地塘板》、《对花枪》、《提寇准》、《天地配》、《铡美案》、《凤帅令》、《玉虎坠》、《十面埋伏》、《跑汴京》、《金囍记》、《贺后骂殿》、《对绣鞋》、《天国盛会》、《秦雪梅》、《三上关》、《女贞花》、《劈山救母》等。

1949年以来,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世请缨》、《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秦雪梅吊孝》、《刘墉下南京》、《五女拜寿》、《佛血泪》、《白蛇传》、《程缨救孤》、《清风亭》、《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抬花轿》(又名《香囊记》)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海峡两岸豫剧界又创作出许多新作品,如《香魂女》、《焦裕禄》、《中国公主杜兰朵》、《铡刀下的红梅》、《花嫁巫娘》、《秦少游与苏小妹》、《武后与婉儿》、《龙宫奇缘》、《美人尖》、《田姐与庄周》、《斗笠县令》、《龙门大佛》等。

【结束语】豫剧有着很多有名的剧目,大多数具名都能让人联想到自己的苦难生活而被人所喜欢。大多数人都喜欢符合生活的戏剧,所以经典来自于生活。

3、豫剧贾廷聚代表作有什么,贾廷聚简介

在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中,有着豫剧“须生泰斗”美称的人就是贾廷聚。贾廷聚更是豫剧唐派的代表演员之一,更是国家一级演员,其代表剧目更是数不胜数,出生在梨园世家的他更是从小就接受着豫剧的洗涤。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豫剧贾廷聚代表作有什么。

贾廷聚,有豫剧“须生泰斗”的美称,生于1937年,祖籍河南省南乐县。他10岁随父学戏,11岁时入河北魏县红星剧社,师从张如岭、谷信、张富相等。1954年加入南乐县悦众剧社,后转入浚县豫剧团,在此得着名豫剧大师唐喜成赏识,1962年收其为徒,成为豫剧唐派第二代掌门大弟子。1983年他被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任副团长兼书记后任省豫剧一团团长。

1953年,由于“倒呛”变声,贾廷聚插班到河北魏县大严屯学校读高小。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如果能够一路读下去,有望步入高等学府,前途无量。然而,他的父亲却做出超常之举。

父亲极力反对贾廷聚读书,声称如果儿子继续读书,他无力供养;相反,如果儿子继续学戏,他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也许是父亲早已看准了儿子在戏剧方面的发展潜力,日后可功成名就,才如此执拗,如此武断,毕竟,知子莫如父啊。

贾廷聚顺从父亲意愿继续他的粉墨生涯,后来加入南乐县悦众剧社。一年后,悦众剧社划归浚县领导,定名为浚县豫剧二团。贾廷聚一直是团里的主演,虽然年轻,却很有威信,所以,22岁时就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兼党支部书记。

那年,县里保送他到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导演专业。回团后,他在自导自演的《岳飞》、《文天祥》、《李闯王》、《千里走单骑》等大戏中,扮演一号角色,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唐喜成先生非常器重他这个得意弟子,亲自传授的《血溅乌纱》、《三哭殿》、《辕门斩子》、《南阳关》等拿手剧目。贾廷聚的表演艺术和声腔艺术一改往日旧貌,令观众耳目一新。安阳地区的观众和同行们在惊喜之余,给他冠以“盖豫北”的雅号。

贾廷聚是一个善于思索的演员,他不仅注重学习唐派艺术非同凡响的演唱技巧,而且在分析剧情、塑造人物、构建戏剧冲突和掌握角色的表演分寸上下功夫。他认识到,声腔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工具,演员演唱,不是单纯地卖弄嗓音。

为了唱而唱,而是要唱出自己的个性,唱出角色的性格,唱出声腔的美感。因此,他在演出唐派的代表作《三哭殿》、《辕门斩子》时,就把自己声腔的理解运用到戏曲实践中,收到了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良好效果。这类唱段,至今仍传唱不息,已经成为豫剧唱段中的经典。

代表作:《血溅乌纱》、《南阳关》、《岳飞》、《辕门斩子》、《寇准背靴》、《刘公案》、《搜杜府》、《朱元璋斩婿》等剧目。

【结束语】贾廷聚在豫剧上的成功在最初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让他去学习豫剧,或许他在现在也并没有如此成功的成绩。能够拥有这样的成绩少不了的是父亲的眼光以及老师的倾囊相教。

4、豫剧八大红脸王是谁,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红脸是脸谱中的一种脸谱,也被认为是好人的代表,红脸脸谱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关公。豫剧作为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悠长的历史也创造出不少在戏剧上有所成就的人,更是有着豫剧八大红脸王。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豫剧八大红脸王是谁。

“红脸王”最初是豫东观众对唐玉成先生的专有称呼,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后来,唐玉成的弟子杨启超因在同辈弟子中表现突出,被人们称为“小红脸王”(以区别于“老红脸王”)。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古装戏,刘忠河及其红脸剧目走红。因刘称唐玉成为“师爷”,故刘忠河被人们称为当时的“小红脸王”或“豫东红脸王”。但当时尚无“几大红脸王”的提法。

八十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唐玉成、张枝茂、刘新民、洪先礼、索文化、朱坤芳、陈传明、谢庆军等八人的录音录像,发行了命名为《豫剧八大红脸》的6碟装vcd。从此便有了比较流行的“豫剧八大红脸”的说法。

逐渐地,又把“豫剧八大红脸”的称呼,演变成了“豫剧八大红脸王”的称谓。后来又有人认为,把老“红脸王”唐玉成同其弟子辈的演员合并为“八大红脸王”似乎不合适(比如把常陈崔马阎桑“六大名旦”与她们弟子辈中找出四人合并为“十大名旦”。

或者把老“六大名旦”与“93十大名旦”合称为豫剧“十六大名旦”是否可行?这是同样道理),于是就把唐玉成从“八大红脸王”名单中去除,加上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由于各人的理解标准不同,这就有了不同版本的“八大红脸王”。

这些不同版本的“八大红脸王”,总计起来演员远远超出了八个,于是就有人综合归纳出了“十大红脸王”等说法。还有人对凡是认为唱得好的红脸演员,索性都叫做“红脸王”了。这样,就出现了“红脸王”称号被滥用的现象。

为了规范“红脸王”这个称谓,有人提出以下几种改进意见:

一种意见是:把“红脸王”的称号还留给唐玉成,其余的都称为“着名红脸演员”。

另一种意见是:按师承辈分,将其划分为:老红脸王、第二代红脸王、第三代红脸王、第四代红脸王等。但这种划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非唐门红脸恰当地(按年龄?年代?)分别比照到相应的辈分中去。

第三种意见是:仍把音像社已经出版了《豫剧八大红脸》6碟装vcd的唐玉成、张枝茂、刘新民、洪先礼、索文化、朱坤芳、陈传明、谢庆军等8人,继续称为“八大红脸王”(这不分辈分和年代)。

另外,可以推选出“当今豫剧八大(或十大)红脸王”(确切地说,是指活跃在21世纪初期,其剧目流行较广、演出走红、且都在世的着名红脸演员)。这可以采取举办“红脸王艺术节”、红脸剧目展演、调演、红脸演员擂台赛、投票推选等办法产生。网友也可以对此发表意见。

【结束语】如今的红脸王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当初的红脸王是一定要有着深厚的功底以及唱腔。如今的大多数百姓但凡是认为唱的好听的都被冠上了豫剧红脸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