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语老师叫章玉祖,也是清华大学毕业,跟原清华大学校长是同学,好几年没有一起吃饭,

@时代楷模发布厅:#王亚平三年时间没有离开过航天城 令人神往的太空旅行背后,是航天员们日复一日的学习与训练!致敬!

#颐养家园# 月下夜话,古人祭祀中的性崇拜

 

中国人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祖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冬至祭天曰“效”,夏至祭地曰“社”。先民祭拜苍天为父,祭拜后土为母,社坛上有土堆起一个高冢,设置为社神的神石,称为“石柱”,而女堆和石柱正是女性和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实质上,这就是在崇拜祖先的仪式中表达传宗接代,繁衍家族思想的人间大礼。再比如,书于牌位的“祖”“妣”二字,实际就是男根和女性的象征,也就是对生殖的崇拜,对族人繁衍的渴望。

这种繁衍的希望一直被承继了下来,直至今日,依然存留着生男丁,续香火、传宗接代的思想,依然保存着浓郁而牢固的拜祖习俗。这一崇拜观念,正是中国文化最深层的结构之一。

对人类来说,性是一种本能。在上古先民披荆斩棘的生活中,性活动可谓是他们唯一的最大乐趣。他们不知道交合往怎么会如此身心俱醉,也不理解自身的生殖现象,更弄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使女人怀孕,婴儿出生。他们对此感到神秘、敬畏,于是性崇拜就由此产生了。

性崇拜最初为女阴崇拜。那时人们看到婴儿从女阴中出来,所以认为女阴有极大的魔力而加以供奉。在古文物中,有许多女阴的象征物,如:双鱼、莲花、陶环、石环等。据考证,古人所佩的玉璧,中间有孔,也是源自女阴崇拜。

随着古人认识水平提高,当他们意识到男阴与女阴接触,有了性活动后才能生育,又转而崇拜男性生殖器。古人把男性生殖器称为“男根”,“根”字就有崇拜的含义。考古中发现的那些陶祖、石祖、铜祖、玉祖等,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崇拜物。“祖”字的左傍“示”是神、祭祀之意;右傍的“且”字则是男根之意,所以“祖”实际上是祭祀男根。

和女阴相仿,男根崇拜的古迹也很多。有的是赤裸裸的一个大石男根,人们向它膜拜,围着它唱歌跳舞,而更多地则以石柱、华表、塔等形式表现出来,还有玉圭、玉琮、如意等,这一切都是从男根演变而来的。

2008年的一个深夜,盱眙大云山,2个盗墓贼在一个“L”型的盗洞前,急得抓耳挠腮。几个小时前下洞的4个同伙,音讯全无,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最终,失去耐心的盗墓贼用绳子将同伙拖出洞口,结果惊恐地发现——4人已经咽气!

此事很快东窗事发,10几天后,警察和文物专家同时来到现场,仔细勘察了一番后发现,大云山山顶的深塘下面竟然真有一座大型墓葬!

而盗墓贼之所以丢了小命,是因为他们用炸药炸开墓门的时候,通风没做好,里面的氧气被炸药消耗殆尽,结果就悲剧了。

2009年至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在大云山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

江苏盱眙县马坝镇的大云山海拔73米,山顶上有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龙塘”,墓区正位于“龙塘”之下。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

考古人员首先确定了1号墓,这是一个汉代大型竖穴岩坑“中”字型大墓,墓室南北长35米、东西宽26米。南北双斜坡墓道,南墓道长40米、宽8-21米,北墓道已被破坏,残长30米、宽12-16米。

1号墓中发现了“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等汉代最高级别的墓葬规格,这在考古中极为罕见,墓主人必是王侯级别的显赫人物。

让考古人员失望的是,整个棺椁和墓室基本已被盗掘一空,只有外藏椁的部分由于发生了坍塌,侥幸逃过了贼人之手。

由于盗掘严重,能够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已经找不到,不过经过地毯式清理,墓中发现了指甲盖大小的带有“江都”铭文的封泥,墓主人最终锁定为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刘非。

刘非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与鲁恭王刘余、胶西王刘端皆为同母兄弟,比刘彻大12岁,《汉书》说他“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刘非被封为汝南王,次年,年仅15岁的刘非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因领兵攻打吴国有功,被景帝改封为“江都王”。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刘非病故,终年41岁,谥为江都易王。

刘非的这座奢华大墓真可谓金、银、铜、铁、陶、玉、漆木器各种器具一应俱全,礼器、乐器、兵器、生活器具应有尽有,几乎把生前奢华精致的生活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地下宫殿中。

出土的精美文物太多,我们只捡几样有代表性的物件说一下。

玉棺:刘非的棺材板上镶嵌有大量菱形玉片,玉片之间用金箔条和银箔条进行贴边镶嵌,整个玉棺看起来金光、银光、玉光交织在一起,奢华无比。

鎏金鹿灯一对:高45厘米,由底座、可拆卸灯盘、支架3部分组成。鹿作底座呈向后蹲踞状,头部高昂,鹿角单独铸造,亦可自由拆卸,鹿尾贴地成为另一支撑点,增加了整个灯的稳定性。

五枝灯一对:灯通高60.8厘米,最宽处97厘米,由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组成。灯盏呈碗形,直径9.8厘米,深2.7厘米,盏底有一方锥形支钉,插入灯柱的接口中。灯柱主干两侧各伸出两条枝干,上饰竹节纹。

最有趣的是灯的底座趴着1只憨憨的蟾蜍(怎么看都像老鳖),长18.7厘米,最宽处18.7厘米,背部向上伸出高6.8厘米的銎,上接灯柱。

铜祖:汉朝人以铜祖陪葬,有祈祷多子多孙、枝繁叶茂的寓意。在此前中山靖王墓中也出土过“铜祖”,别地方也出土过“玉祖”、“陶祖”等,材质不一样,样式大同小异。

除此之外,墓中还出土了浴盆及一整套搓澡石,还有十多个胭脂水粉的奁盒,这说明刘非还是个好洗澡爱漂漂的精致男孩。

一座大云山汉墓,开启了江都王刘非的一生,也开启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刘脉迁徙图

写在儿孙喜获北京户口的日子

二0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辛丑七月十三)周五.晴.19~27度.北京

昨日,迎来一喜事:儿子工作16年,终于积分够格,拿到了【北京户口本】。

咱这脉,父亲,从农村走进了瓷都;儿子,又走入了首都。

故欣然而作:

华夏刘姓是一家,

源自始祖刘累公;

生于洛州缑氏地,

后迁鲁山昭平湖。

氏族延续十七代,

迁往徐州中阳里;

刘邦斩蛇启基业,

开创汉朝四百年。

五八世祖号纷公,

迁往南方赣弋阳;

六十一代彦诚祖,

入境都昌第一人。

七十一代献玉祖,

移来都昌薄塘村;

汉先祖屋谁奠基?

九十三代世栲祖。

吾之祖父教书匠,

儿生妻逝须续弦;

父亲未满十八岁,

只身来到景德镇。

我之出生浚泗井,

兄弟姐妹一大群;

十五即奔天宝桥,

战备路上自食力。

直到一九八七年,

告别陋室筑草堂;

平民居所书声琅,

俩驹皆越学士堂。

贫家子弟自奋蹄,

京城新乡皆立足;

户口虽然不当饭,

吾辈三代三级跳。

未来日子长又长,

儿孙要惜好时光;

努力工作勤奋学,

不慕富贵作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