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黄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其根、茎、叶、花、果均具有药用价值,被认为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在植物分类学中,黄芪属于豆科黄芪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全株均可入药,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也有所不同,黄芪的根部通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表虚自汗等症状,而其茎叶则可用于治疗痈疽疮疡、内陷变黑等症状。

下面是一张黄芪植物全株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到,黄芪的植株较高,根系发达,茎干粗壮,枝条开展,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具短柄或近无柄,花朵为黄色或淡黄色,呈蝶形花冠,花朵较小,但花形美观,果实为荚果,呈扁圆形或长圆形。

黄芪的种植和采收也具有一定的讲究,一般选择春季播种,生长期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和除草,在采收时,通常选择在秋季进行,此时黄芪的药用价值最高,采收后,需要进行晾晒、加工等工序,才能成为中药材。

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通过对黄芪植物全株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依据,也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