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字解释和寓意
箕字拼音jī 箕字五行木 箕字部首竹 箕字繁体箕 简体笔画14画 繁体笔画14画 康熙笔画14画 箕字结构上下结构箕字的基本解释
箕
jī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箕字的汉语字典释义
[①][jī]
[《廣韻》居之切,平之,見。]
(1)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畚箕。畚除垃圾的用具。
(3)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4)指纹形状之一种。由多数箕形线纹组成,状似簸箕。参见“箕斗”。
(5)通“基”。依据。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7)木名。参见“箕服”。
(8)姓。春秋时晋有大夫箕郑父。
箕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箕;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7第25〔古文〕𠀠𠴩䇧𦋊𥫶𠷛𠔋𥫚𠔛𡿸【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正韻】堅溪切,𠀤音姬。宿名。【詩·小雅】成是南箕。【傳】南箕,箕星也。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閒,漢津也。【疏】天漢在箕斗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註】敖,調弄也。箕以簸揚調弄爲象。又受物有去來。去來,客之象。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爲相天子后也。【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月麗于箕,風揚沙。【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又【廣韻】箕,箕帚。【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國名。【書·洪範】王訪于箕子。【註】箕,國名。子爵也。 又地名。【山海經】釐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又斯螽別名。【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又木名。【鄭語】檿弧箕服。【韋註】箕,木名。服,矢房也。 又【張衡·思𤣥賦】屬箕伯以函風兮。【註】箕伯,風師。
箕字起名意思和含义
“箕”本义指簸箕,扬米去糠的器。
箕字取名忌讳
1、箕字五行属性为木,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箕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
2、箕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这样读起拗口,没有节奏感;
3、箕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箕字,晚辈忌讳用箕字取名。
- jí 吉
- jī 基
- jì 季
- jì 际
- jì 继
- jì 寄
- jì 济
- jì 纪
- jī 姬
- jì 记
- jì 计
- jí 籍
- jì 冀
- jì 骥
- jī 积
- jì 绩
- jí 极
- jí 佶
- jì 稷
- jǐ 己
- jí 集
- jì 迹
- jī 激
- jí 及
- jì 技
- xiào 笑
- yún 筠
- zhú 竹
- shēng 笙
- xiǎo 筱
- xiāo 箫
- dí 笛
- cè 策
- fú 符
- jiǎn 简
- zhú 竺
- jí 籍
- guǎn 管
- dǔ 笃
- jiàn 箭
- lì 笠
- bǐ 笔
- jīng 箐
- sǔn 笋
- zhù 筑
- dì 第
- suàn 算
- zhēng 筝
- ruì 睿
- ruì 瑞
- jiā 嘉
- háo 豪
- róng 荣
- sháo 韶
- shuò 硕
- huá 华
- wěi 玮
- chéng 诚
- níng 宁
- wéi 维
- qí 齐
- yú 瑜
- fú 福
- chàng 畅
- cí 慈
- yuán 源
- míng 鸣
- yǔ 语
- gē 歌
- míng 铭
- fēi 菲
- xī 溪
- fèng 凤
- qí 琪
- hào 皓
- jiàn 建
- jiā 嘉
- jǐng 景
- róng 荣
- nán 楠
- jìng 敬
- jié 杰
- chūn 春
- yáo 尧
- qí 棋
- bǎi 柏
- kǎi 楷
- dòng 栋
- guàn 冠
- kǎi 凯
- yuán 元
- yuè 月
- qí 祺
- jìn 劲
- mù 木
- yǔ 语
- guó 国
- ruò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