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首东岳大帝黄飞虎为何成为治鬼之帝,东岳大帝黄飞虎是出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黄飞虎是在死后被封为东岳泰山天

东岳大帝黄飞虎是出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黄飞虎是在死后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是五岳之首,执掌着地府的一十八重地狱,掌管着人间生死。东岳大帝黄飞虎虽然只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在小说中却将他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纣王调戏并且逼死了黄飞虎的夫人,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夫人洗去耻辱,同时为了打倒这个暴君,拯救陷于水生火热中的百姓,荒废选择了举旗对商纣王进行讨伐。经过精密的布局,精心策划之后,黄飞虎率领自家兵队,同兄弟、儿子以及好友联合对商纣王进行讨伐,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以及平民的拥护,跟随他们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名声大振,士气大作,在牧野地区取得了战争的首次胜利。之后,黄飞虎率领大军攻入了国都,商纣王选择自杀,商朝灭亡。

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与商朝大将张奎进行了对抗,在与张奎的对敌中,黄飞虎最终死在了张奎的刀下。周武王评价他是忠良之士。在他死后,姜子牙封他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新版的封神榜之武王伐纣的情节中,在跟张奎的对战中他处于上风,但是后来因为申公豹劫持了武王的魂魄,黄飞虎因为心系武王,灵魂出窍,飞上了天空与申公豹进行交战,却被申公豹偷袭射中了胸口而死。

东岳大帝为何成为治鬼之帝

东岳大帝为何成为治鬼之帝?在北京东岳庙前悬挂着的楹联,就将东岳大帝作为一个治鬼的大神。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古人将土地上的五座大山称之为五岳,而东岳就是为泰山。那么,泰山神东岳大帝为何成为治鬼之帝?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山位于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复苏的地方,因此人们把这里视为万物交流的通灵之处。然而就在泰山能主生的观念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泰山主死的观念也逐渐兴盛起来。1935年,在出土的陶盆内就有这样的记载:生五岳,主生人录,主死人簿。之后,关于泰山的治鬼说更加多了。

关于泰山能主生同时也能主死的解释,学者们普遍认为泰山神的治鬼说应该跟主生的观点一样,同样是源自于阴阳交代,主宰万物,跟祭祀典礼有很大的关系。泰山有天主和地主的祭祀,王者在这里报天,所以有天主祠,王者在这里报地,所以有地主祠。死去人的魂魄归于泰山,就是归于地主祠。按照这种说法,历代来的皇帝来祭拜泰山,使得泰山成为了天主祠,死者魂魄要回归到地府,必须要通过泰山这个入口,因此泰山也成为了收纳死者魂魄的关口。

泰山神的权威因为皇帝的祭拜和尊崇而变得至高无上,所以泰山神的职能和角色进行了转变,已经不单单只是审判一些琐碎的罪行和魂魄。于是,泰山府君化成了二神,其中一个就是东岳大帝,有绝对的权威来主宰大地。

东岳大帝和阎王

东岳大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泰山神,民间关于他的说法和传说有很多种。东岳大帝和阎王同样是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的,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东岳大帝和阎王的各自介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岳大帝又被称为是泰山神、五岳君,五岳之首。相传东岳大帝是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管着人类的魂魄,主管人们的生与死、贫与富等,是万物生长的主宰。自战国大汉代,东岳大帝一直被君主封为神明。东岳大帝在全国都有属于它的庙宇,一般东岳大帝的神像跟帝王的造型都是一样的,头戴紫金冠,身穿黄色龙袍,身边会有一对金童玉女,手里拿着宝剑和银枪。

阎王又被叫做“阎魔罗王”、“阎魔王”等等,主要是捉拿有罪的人。阎王能够判决人生前的行为,并且对人进行赏罚。阎王会根据人的善与恶,如果这人身前好善乐施,阎王就会让他成为神仙或者给他一个好的转世;如果这人行凶作恶,阎王就会让他接受惩罚,或者给他一个不好的来世,这就是因果报应的体现。阎王在阴间主宰着人们的一切,掌管着人的轮回。在佛教的传说中,人在死后要到阴间进行报到来接受审判。

对于东岳大帝的传说有很多种,话说东岳大帝身为五岳之首,他掌管各路的诸神,他才是阴曹地府真正的统治者,阎王都要听命于他,有些人死了之后去过东岳大帝那才算真正在生死薄上登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BC1132-BC1043),姬姓,名发,祭祀日名为珷帝日丁,是西周的开国君主,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小文王十四岁。姬发继承文王为周族首领,正妻为邑姜。其于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击败殷帝辛(纣王),推翻商朝而建立周朝,在位四年(加上灭商前应为十年),前1043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对他涉及的公元纪年来自夏商周断代工程,剑桥中国史推测其在位时间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传统上,周武王,周文王,尧舜禹和商汤一向为后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相关飞外 太睢周氏飞外太睢周氏飞外周氏飞外周氏宗谱 [12卷]周氏宗谱 [12卷]
姜子牙 姜尚(?-前1015年),约活跃于前11世纪,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um是什么单位?um是一个长度单位,它表示的意思就是微米。长度单位除了微米外,常见的还有cm厘米,dm分米,m米以及km千米。1mm(毫米)=1000um(微米),1um=1000nm(纳米)。)”、“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关于姜尚的生卒年,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唐初的武庙,因吕尚善于用兵,而主祀之为战神或兵主,不过后来多改奉汉寿亭侯关羽。 相关飞外 [姜氏]八姜飞外姜氏宗谱姜氏宗谱姜氏宗谱姜氏宗谱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关于作者,一说是明朝的许仲琳(或作陈仲琳),也有人认为是明代道教学者陆西星,另一说为王世贞一夜写成,亦有人说是吴三桂的部下。近来学者多认为《封神演义》为道士陆西星所著,而许仲琳可能是重编目次,修饰情节再度刊刻。《封神演义》全书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纣王题诗调戏女娲、苏妲己进宫魅惑纣王开端,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的中国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商朝与周朝的对抗,以及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法、破阵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做结尾。情节融合了当时的史实人物和神话人物,包括人类、道士、神仙和各种妖精,情节虚实交错,奇幻色彩浓厚,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关飞外 湖南封氏首屆通修族譜 [9卷,首末各1卷]江西省瑞昌码头封氏世珄公房谱1.封氏宗谱1.封氏宗谱封战家族
更多精彩文章
· 庞统为何成为悲剧人物 论才气,与诸葛亮齐名。论德操,同样难分伯仲。为什么诸葛亮功成名就,泽被四方,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而庞统却命运多舛,过早陨落,昙花一现般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烟云中。我想,单是一句天妒英才恐怕是讲不过去的。庞统有才,世所共知。当时可与之争锋者唯有诸葛亮一人而已。在两人尚未出道之时,就已经是声名远播了,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当年刘备刘皇叔被打得走投无路、寄居荆州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点拨于他――“卧龙凤雏,得此一人,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绝非浪得虚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庞统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呢?这还要从其求职的坎坷经历说起。虽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但很显然,庞统推销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欠缺的。换句话说,就是远不如诸葛亮会做广告。想诸葛亮尚在隆中之时,就已经是卯足了劲的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平日里,总喜欢与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乐毅”相 · 文景之治—刘恒 刘恒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目录人物简介文帝年表人物轶事初封代王代王即位软硬兼施,巩固权势寻找失散的亲人宠信邓通理政巩固皇权封赏功臣、宗室镇压诸侯王叛乱开创治世安民为本减省租赋减轻徭役令列侯归国弛山泽之禁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入粟拜爵躬修节俭第一个治世司法边疆政策匈奴南越汉文帝抗击匈奴入侵的战争人物简介刘恒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是汉朝的第 · 鬼臾姓鬼不姓^ 鬼臾姓鬼不姓^欧松德近日查读某些飞外,竟看到谱中记述:“昔黄帝之臣曰鬼臾,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子孙以^为姓。”“吾族^氏自黄帝以来,盖已有之。”实在令人诧异!编谱人并不清楚鬼臾其人,却望文生义,把自己与鬼臾串在一起,岂不叫人啼笑皆非?其实鬼臾姓鬼不姓^!“鬼臾”古音读作weiyuou,又作鬼容,号大鸿。《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得宝鼎,宛问于鬼臾。”传说鬼臾是上古医家,黄帝臣,擅于五行之说。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黄帝问鬼臾“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化恐。”鬼臾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揭统坤元,九星悬朗,七耀周旋,日阴田阳,日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回答了黄帝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重要提问。鬼臾被称之为运气学之祖,学术地位仅次于岐伯。唐代 · 【阿族说帝王】一个被称为“贼王八”的无赖,为何会成为一朝皇帝? 接着上篇文章,我们继续来讲讲前蜀、后蜀的皇帝们。前蜀前蜀(907年—925年),王建所建,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一、蜀高祖王建王建(847年—918年),903年即位,在位16年。少年时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时,王建投军,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护驾,号为“随驾五都”,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唐僖宗还长安后,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此后他开始招募部众,向四方发展势力。891年,王建派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随即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此后几年,王建以成都为根据地,先后迫降黔南节度使王肇,杀东川 · 笪重光,能写一笔董书而成为康熙帝师 笪重光(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蟾光等,句容(今江苏镇江)人。顺治九年进士;探花沈荃在康熙朝因能写一笔董书而成为康熙帝师,备极荣宠),旋自刑部郎中考选御史,顺治十二年巡按江西。有直名,后因得罪权臣明珠,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笪重光小楷《嘉州集》笪重光生活的时代,正是董书最盛之期,由于他在书法上并不随顺时流而能逸出董书风气,并且过早地退出了政治舞台(中心)而隐居乡里,所以他的书法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当时及之后论及清初书家的书论中,很少提到他,也很少把他和姜宸英、汪退谷、何焯诸家并提。一直要到了清代中期,他的同乡王文治才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且推论其书不遗余力,如云:吾乡笪江上先生书格超妙,小字尤佳。盖先生自解组后隐居句曲山中,读丹书、学导引、游神于尘滓之外,故所作书飘然有凌云之气。国朝善书之家如先生者未可数觏见也。(《快雨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