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人体经络图详细讲解,一看就懂,带3D动图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身体的经络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1.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4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通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5 足阳明胃经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6足太阳脾经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贫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7 手少阴心经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8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9 足太阳膀胱经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10 足少阴肾经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11 手厥阴心包经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2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13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
14 足厥阴肝经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人体全身经络图,要详细的
雷公接着又问黄帝了,问经络究竟有哪些呢?它们是怎么运行的呢?
黄帝回答说经络在人身上非常多,有经、有络。经有十二正经,有奇经八脉等。经就是道路,是有路线的,非常清晰的。黄帝介绍得非常详细,描绘得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看到,是不可能描绘得这么清晰、形象的。
从黄帝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经络在我们人体周身上下都有,是纵横交错的,就像网络。今天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词,叫“网络”,经络就是网络。你瞧古人多先进,早就在用现在最时髦的词汇了。
具体地说,“经”和“络”是有区别的,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人体上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里我主要介绍经脉。经脉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十二正经,一种叫奇经八脉。
那么,为什么经脉要分一正一奇呢?十二正经有什么作用呢?奇经八脉又有什么作用呢?先看十二正经,是指每一条经脉都可以与脏腑一一对应的,就是这个通道,这个“经”把脏腑联系起来,而且十二正经具有表里关系,分为六阴六阳,阴阳是可以一一对应起来的,很有规律,跟脏腑联系又非常密切,所以叫做“正”。
奇经八脉,它不直接和脏腑相对应,同时这八条经脉又没有表里对应关系,所以把它称为“奇”。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这张十二正经图。图片字十二正经图十二经脉是经脉的大道十二经脉是从人体的手、脚运行到全身的,所以称为手六经(三阴三阳)、足六经(三阴三阳)。它们是怎么运行的呢?
手上的三根阴脉,是从胸开始发出的,然后沿着手臂的内侧往下走,一直走到手指。内侧为阴,外侧为阳。所以在内侧走的是三条阴脉,叫“手三阴”;而到了手指后,又往手背开始循行了,这就是手上的三根阳脉,叫“手三阳”,从手一直走到头。然后由头往下,循着人体外侧往下一直走到脚,所以称为“足三阳”。足三阳脉到了脚趾以后又往上走,沿着内侧由小腿大腿往上行了,走到腹又走到胸。因为是从脚开始、在内侧走所以叫“足三阴”。足三阴到了胸后,又和手三阴脉交接到一起。但请注意,它不是三根阴脉、三根阳脉一起走的,而是一根阴脉接一根阳脉,一根阳脉接一根阴脉,这么一根一根走的。
省略内容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十二经脉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
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肢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肢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
4、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示意图:
14经络最全知识!附赠高清动画走向图,帮助你轻松记忆!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畅通的经络可以起到调整虚与实的作用,通则不痛,不能不通。
一切始于经络
经络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经络学说是整个中医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使人体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的主要内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分布于躯体,又因为经脉是行血气的,其循环有一定方向。
首先,我们要记住下面这张 十二经子午流注表:
用歌诀来强化记忆(大声反复读到能靠肌肉直接条件反射式脱口而出):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下面就用动图来形象化记忆:
01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02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03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04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05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06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07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08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09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10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11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12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我们常说人体有十四经脉,指的是上述十二经与 任、督 二脉,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13
【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任脉有总任全身阴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所以也叫“阴脉之海”,而且和女子妊娠有关,因此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
14
【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督脉有总统率全身阳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所以也叫“阳脉之海”。它的分支入脑、属肾,主干行于脊 里,因此和脑、髓、肾的功能关系密切。
十二经络养生时间表有哪些?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具体时间是凌晨三点至凌晨五点大肠经运行,凌晨五点至七点肺经运行 , 早晨七点至九点:胃经运行,早晨九点至十一点:脾经运行。在这个时间段,呼吸系统会在此时进行修复,有呼吸道疾病者,特别是老人和孩童,常会在这段时间出现咳嗽的现象,那是因为肺经会于此时进行排痰,相对的,经常在此时无法好好休养者,往往也会产生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时间可以分为十二时辰,人体有十二经络,每条经络有各自运行的黄金时间,其实,每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运行经络,十二时辰和十二经络对应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
早晨七点至九点:胃经运行,此段时间是一天当中,补充气血的最佳时刻,因此早餐也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此段时间不吃早餐者,除了肠胃功能容易受损,也常见体型过胖或过瘦,原因就是肠胃吸收不佳,或是饿过头之后的暴饮暴食导致。
早晨九点至十一点:脾经运行,人体气血运行在此时进入高峰,脑力和体力运行也最为旺盛,前一夜能够好好休养生息,早晨能够好好吃早餐的人,往往能在此时展现最佳活力,思绪和决断力都能在此时发挥极致。
相反的,前一晚熬夜、失眠或是睡眠质量不佳者,身体带氧量不足,自然容易呵欠连连,思绪不清而且感觉疲累,若是加上不吃早餐,气血相形虚弱,更会像电力耗尽的电池,整个人显得倦怠没有力气,甚至因此而变得烦躁易怒。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在我们现在医学里,有分为中西医,对此每个病理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中医认为,时间不同,人体气血会运行到不同的经络,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十二经络运行时间相关内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1
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
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门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此时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此时胃经最旺
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此时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中午(11:00-13:00),此时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此时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此时膀胱经最旺
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此时肾经最旺
“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此时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2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扩展资料: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
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
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
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
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
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